[Wednesday, March 15, 2006]
翻开今天的报纸: 越来越多的父母不替孩子取华文名, 只取洋名, 并认为名字只是一个辨认身份的代号。

中华文化在地球上的流传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我认为一个人的名字不单是一两个字摆在一起罢了, 其中还包含了长辈的期望及个人所属的辈分。如今, 却有家长人为名字只是一个代号, 取名是为了使用方便, 这种忘 “本” 忘 “根”的思想偏差, 实在不能令我赞同。倘若世上真的有灵魂或鬼神, 这些家长的祖先一定会在九泉之下感到悲痛不已与无比的失望。如果说取洋名比华文名易记的说法更是荒谬, 难道世界上不胜枚举的洋名没有几个难记的吗?

在中华文化里, 一个人的名字不是随随便便取的。华文名字多含有深厚的意识, 例如: 我性林, 名叫伟杰, 而哥哥的名字是伟忠。 “杰” 和 “忠” 含有无量的意义, 因为它们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一个杰出, 出类拔萃的人才如果不忠诚, 不讲信用也算是个失败, 枉活一世。爸妈希望哥哥和我从小就立下自己的目标, 而当我们还没成为自己所要成为的 “人才” 和 “忠诚大人” 的过程中, 我们就互相引响对方, 一起进步, 然后当翅膀硬了, 个人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过着充实的人生。可见认真的父母取名时可是大费周章呀!

此外, 我觉得一个人若知道父母对自己有所寄望, 他就会奋发地向目标前进, 因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 这种无形的推动力是洋名所缺乏的。

至于一些家长认为不取华文名, 抛弃自己文化而确定取洋名会让他们在洋群面前抬高头, 或被这注重英语的社会接受的看法, 我反对。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无价之宝的文化传统都愿放弃, 就是等于放弃了自己。这么一个是个忘本的行为, 在华族眼里, 实在是太可耻的!

对于易记这方面, 我认为除了 “豆” 先生以外, 这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笑话。若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子女名字, 记名哪算件事, 更何况是问题。同学朋友之间, 如果自己子女不突出, 没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容易记的洋名也会被他人给忘了。

总而言之, 单单靠洋名使孩子与众不同是不可能的事。
反倒, 华文字若同字也不同音, 即使同字同音也不见得同性, 所以取华文名才会真正使孩子独一无二。父母们, 摆脱你们个做自尊自重的华人。


Wei_jie . 8:03 AM
...................

Get awesome blog templates like this one from BlogSki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