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 童年 骆驼队
1. 人们为什么要向骆驼队买煤炭?
答案: 人们向骆驼队买煤炭因为冬天天气寒冷, 需要燃烧煤炭来取暖。同时, 人们住在乡下交通很不方便, 因此无法到城市买煤炭, 唯有通过运载煤炭的骆驼队取得煤炭。
2. 老师的一番话, 带着什么道理?
答案: 老师的这番话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 都应该像骆驼一样, 不要操之过急, 要沉得住气, 最后事情总会办妥的。
3. 英子为什么会认为在骆驼身上系个铃子, 是在减少旅程的寂寞而不是在吓狼?
答案: 英子认为骆驼身上的铃子所发出的声音, 为寂寞的沙漠旅程增添了一些热闹的气氛, 并不认为铃声是用来吓狼, 她觉得自己的想法比较富有诗意, 也比较美。
惠安馆1. 小英子为什么不怕疯子? 她与成人看法, 有什么不同?
答案: 因为小英子思想单纯, 以童稚的眼光和疯子交往, 并不以成人先入为主及世俗的眼光排斥疯子, 这也就是她和成人不同的看法。
2. 小说里有几段文字, 非常精彩地描写了英子家里语言的复杂, 试举例说明。
答案: 爸爸操着客家口音的北京话, 把惠安馆说成 “飞安馆” , 而妈妈的闽南口音说成 “灰娃馆” , 宋妈乡下的土音则说成 “惠难馆” , 只有英子发音最准: “惠安馆” 。
3. 坐在马车上, 为何英子把手蒙着脸不愿意看赶车人鞭打马儿的样子?
答案: 赶车人鞭打马儿在马身上留下一条条青色的伤痕勾起了英子一段伤感的回忆: 她想起妞儿被养父鞭打所留下的伤痕, 她闭上眼睛还能浮现出妞儿痛楚的模样, 所以英子不愿看到赶车人鞭打马儿的样子。
4. 男人不负责任, 反而造成女子被离弃, 受伤害, 最后还精神崩溃, 对书中两性的不公平际遇, 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 我认为在旧社会中, 女性通常都处于弱势, 像秀贞那样, 被感情冲昏了头脑, 轻易地将自己的贞操交给一个完全不明底细的男人手中, 而对方却是个负心人, 结果吃亏的是自己。我觉得女性应该理智一点, 别因一时的冲动, 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5. 最后, 为什么赠予小桂子的手表及给秀贞当路费的金镯子, 会回到英子母亲的手上? 到底秀贞和小桂子找到思康吗? 结局如何?
答案: 其实书中并没有清楚地交代这一切, 我猜想手表和金镯子之所以会回到英子母亲手上, 可能是秀贞和小桂子已经找到了思康, 一家人团聚, 为了表达对英子的感激, 把手表和金镯子托人交回英子母亲手中, 而当时正是英子发病昏迷的时刻, 所以英子并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们看海去
1. 英子抗拒妈妈要她写一本坏人 “恶报” 的书, 她要写的是贼和她的约定: “我们看海去”, 为什么?
答案: 因为在英子心目中, 这位年轻人为了帮助自己弟弟到外国念书才当小偷的。虽然他是一名小偷,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 而外表敦厚, 和他几次的聊天, 她认为他为人很有诚意, 一直要送英子一些小玩意儿。因此英子并不认为他是坏人。年轻人快要准备送弟弟坐大轮船到外国深造, 在送行时就有机会看到大海, 因此年轻人就和英子约定看海去。所以英子抗拒妈妈要她写一本坏人 “恶报”的书, 因为她根本不认为年轻人是坏人, 而想要写贼和她的约定: “我们看海去”。
2. 一个母亲心中改邪归正的儿子, 一个为了张罗弟弟学费的哥哥, 沦为小偷,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好人和坏人又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呢?
答案: 他偷东西是触犯了法律, 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犯人在人们的眼中都被评为坏人。可是在私底下, 他偷东西是为了张罗弟弟学费, 希望弟弟能够受高深教育, 创出一个光明的前途。同时在老母的眼里, 他是一个改邪归正的儿子; 所以在妈妈和弟弟眼中可算是好人。虽然年轻人的动机是好的, 只可惜他以非法的手段来获取财物, 这样的作法是要不得的。所谓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所以好人应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去赚钱。我认为以非法的途径获利的人就可算是坏人。
3. 对小偷的描写, 作者从另一方面做了理解, 怜悯,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角, 你会和英子有相同的反应吗?
答案: 会。因为孩子们的天真无邪, 很容易地被表面的事物所蒙蔽, 而无法分辨事情的真假, 对于好坏只是凭着直觉去下定论。
4. 小孩子的单纯就是分不清天空和大海, 分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 到底作家要说明什么呢?
答案: 小孩子天真单纯, 的确无法对好人和坏人的界线之间清楚地划分, 而在大人眼中的坏人在孩子的眼中却是一个重视亲情友情的好人, 所以作者尝试以另一种角度去衡量好坏的标准, 同时也为读者们留下了一个空间自己去下定论。
5. 小偷的堕落是社会贫穷带来的罪恶吗? 故事带出了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 不是, 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小偷也不例外。他自己本身能选择要以正当的手法去打工赚钱, 而不是干些不法的勾当。故小偷的堕落不是社会贫穷带来的罪恶…贫穷并不是罪恶, 可是如果因贫穷而犯法, 最终必须面对法律的制裁, 所谓 “法网灰灰, 疏而不漏”。
(*我猜想可能在当时的旧社会里, 人浮于事, 即使想要靠劳力去赚取三餐温饱也可能不容易, 所以不少人可能被逼到走投无路, 因此没有办法, 只好不择手段来赚取钱财。)
兰姨娘1. 兰姨娘是自愿当一位68岁有钱人的姨太太吗?
答案: 兰姨娘是自愿当一位68岁有钱人的姨太太, 因为她想要脱离在烟花巷那种卖笑生涯。
2. 英子的母亲为什么忍气吞声地承受丈夫和兰姨娘的暧昧关系, 扮演着一个 “无声”的角色?
答案: 在旧社会的观念中, 男人的地位总是高高在上, 而女性只是扮演着附属品的角色, 当时也有着一夫多妻的制度, 所以英子的妈妈对丈夫和兰姨娘之间的暧昧关系忍气吞声, 再加上爸爸是个大男人主义者, 根本完全不顾虑到妈妈的感受。
3. 英子家面临 “家变”, 差一点增加新成员, 敏锐的英子三两下解救了危机, 她的做法对吗?
答案: 因为在一夫一妻的制度下, 婚姻是幸福美满的, 而出现了第三者, 会造成家庭的破裂。所以英子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 以自己的方法挽救 “家变”, 我认为是恰当的。
4. 兰姨娘跟德先叔走了, 为什么父亲嗒然若丧, 母亲却有掩不住的欢喜?
答案: 自从离开施家后, 兰姨娘转而投奔林家, 她尽量讨好父亲希望能在林家安定下来, 而父亲也趁机在她身上揩油。自从德先叔出现后, 兰姨娘就转移目标, 最终决定和他离开林家, 原以为能享齐人之福的爸爸顿时感到嗒
然若丧, 而母亲却有掩不住的欢喜, 因为自己的婚姻终于脱离了危机。
5. 小说中的作者如何塑造出一个成功地从旧时代跨越到新时代的女性?
答案: 作者透过(兰姨娘所阅读的)两本书 <二度梅>及<傀儡家庭>做导线, 成功地塑造出一个从旧时代跨越到新时代的女性。<二度梅>内容阐述女主角不向环境屈服, 懂得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而<傀儡家庭>更跨进一步, 书中的女主角不愿受旧社会压迫, 准备接受新思想。这再再促使兰姨娘效仿故事中的女性, 不只在外表的装扮上改变, 也把思想化为行动。兰姨娘就是作者成功从旧时代跨入新时代的女性代表。
驴打滚儿1. 宋妈为什么放下自己的儿女不顾, 却跑来英子家当奶妈, 照料他人的孩子?
答案: 因为宋妈的丈夫没出息, 又好赌, 动不动就打她, 所以在一气之下只好忍痛抛下自己的儿女, 家庭, 跑来英子家当奶妈, 照料他人的孩子。
2. 宋妈能够背负着过去的不幸, 回到丈夫身边去追求未来, 继续生育。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 我认为宋妈胸襟宽大, 性格也很坚强, 并没因为这一次的打击而对人生彻底绝望, 面对不负责任又没出息的丈夫, 宋妈依然愿意原谅他的过错, 背负着过去的不幸, 回到丈夫身边去追求未来, 和他从新再开始。在女性意识高涨的今天, 不可能再有像宋妈这样的女人, 愿意为男人牺牲一切, 再所不惜。
3. 对于女性遭受不公平对待, 作者用笔尖发出无声的控诉与抗议, 是不是留给读者们更多思考与反省空间?
答案: 的确。在当时的旧社会里, 女性所面对的不平等的待遇是守旧的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造成的。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女性的命运永远操纵在男人手中, 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真可说身不由己, 因此她们经常把自己的幸福归咎于命运; 若命好, 嫁个负责任又会疼爱自己的男人便算三生有幸, 否则像故事里的宋妈, 遇到一个没出息又不负责任的丈夫, 真可说是倒霉透顶。
4. 小说里, 宋妈有没有女性意识的觉醒,自我的呼声?
答案: 我觉得宋妈并没有女性意识的觉醒, 自我的呼声。在知道了两个孩子, 一个去世, 一个失踪的真相后, 这一切都是好赌又不负责任的丈夫所造成的, 宋妈其实应该痛定思痛, 和丈夫一刀两断, 趁机离开他, 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只可惜她被传统守旧的思想所束缚, 认为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即使失去了一对儿女, 她依然选择跟从丈夫; 宁可委屈自己, 放弃尊严, 把自己的将来再次当赌注, 放在一个不值得信任的男人身上。故宋妈可说并没有女性意识的的觉醒, 自我的呼声。
5. 小说里哪个情节最感人? 哪个情节最让人生气纳闷?
答案: 我认为在小说里, 当宋妈向家人告别时的那一段情节, 是最感人的。--宋妈双手空空, 在寒冷的冬天, 把她的孩子包裹在一条旧花棉被里, 交给丈夫。宋妈离乡背井, 来到城市打工, 当别人家的奶妈。告别时, 看着快要离开的丈夫和孩子, 宋妈不由得掉下眼泪, 心疼地凝视着亲人愈走愈小的背影, 她虽百般的不舍, 却为了摆脱乡下贫穷以及苦命, 只好到这儿赚钱, 养活丈夫与孩子。那整天, 宋妈抬不起头来。这个情节可算是最感人的。
当丈夫牵着驴来到林家, 在妻子的追问下, 不得不把孩子的下落全盘托出, 让人生气纳闷的情节是: 原来由于丈夫烂赌的恶习导致小栓子在没有大人的监管下, 掉在河里被淹死了, 而没用的丈夫居然把两岁的小丫头当成累赘, 索性也给 “送” 走了。读到这里, 真想送他两及耳光, 把他打醒。
爸爸的花儿落了1. 文章标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 以花喻人, 人去花落, 比喻得好不好, 为什么?
答案: 以花落比喻人去的确很妙。因为花儿随着四季开放又凋零, 而人也随着光阴的流逝而生老病死, 这是自然的规律, 无人能够幸免。
2. 爸爸教导英子 “无论什么困难的事, 只要硬着头皮去做, 就闯过去了”, 对不对?
答案: 对, 爸爸所说的硬着头皮去做, 也即是鼓起勇气面对困难, 问题就必迎刃而解。
3. “闯练” 是不是一种人成长的必经过程?
答案: 是,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必定会碰见大大小小的挑战, 唯有勇敢地去 “闯” , 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春天。唯有多去历背 “练”, 才能培养出一个坚强的个性。
4. 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 英子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惊人的 “镇定” 和 “安静” ?
答案: 由于英子排行最大, 在成长的岁月里, 周遭的亲人朋友 (如宋妈` 兰姨娘`小偷`父亲) 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她的期盼, 使她不自觉地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应表现出大人的成熟和稳重, 因此在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后, 她表现出了惊人的 “镇定” 和 “安静” 。
5. 爸爸既然打了英子, 为什么又给她送来了外套和铜板?
答案: 为了管教英子, 不让她养成娇生惯养的个性, 爸爸在她犯错时,狠狠地打她一顿, 可这毕竟是自己的骨肉, “打在儿身上, 痛在娘身上” , 父亲过后于心不忍, 所以借着送外套和铜板来察看英子是否安然无恙, 这也反映出父亲对她的关怀和疼爱。
6. 英子因为下雨赖床而不去学校上课, 生活中你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答案: 没有。因为我是个认真的学生, 绝不因天气的无常而迟到或缺课。
7.
8.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是最让人深思的一句话,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 这话表示随着爸爸的逝世, 英子身为长女, 虽然年仅十二岁 ,却不能再孩子气了, 而应该肩负爸爸所遗留下照顾一家大小的重任, 因此英子可算是一个成长的 “小大人” 了。
Wei_jie . 4:23 AM
...................